ARTICLES/文库
英文阅扫盲一:注意跟读误区
2015-09-24 • 12584这是很早以前在网站写过的一篇文章,这次特意拿出来重新分享的原因很多,最主要是因为2016年培训机构家长等都在说和用各种跟读的APP,有一段时间我觉得微信朋友圈直接被强暴得不行不行的,其实没有多少在在意你家娃跟读得如何,也没几个人去点你的视频。
作为语言培训机构,其实我一直都不想太多去攻击同行,就一个APP,就这么一种小功能,凭什么就敢拼命地推荐给孩子们去用,他们到底是互联网公司,还是教育公司,他们的这种方式是经过多少年,多少孩子线下教学验证过的吗?正是由于心中的这点点不平,促使我把以前的文章拿出来重新讲讲。
一、跟读的年龄不对
3岁以前的孩子是不需要跟读的,这个时期的孩子还处在艺术的滋养当中,英文阅读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故事的浸染,感受画面的冲击,体会故事的神奇,跟读会破坏孩子对语言的感知和艺术的审美。
那么多大的孩子可以进行跟读呢?
4岁以上的孩子可以进行跟读,但是4岁,5岁,6岁以上的小学生跟读的方式一定是不一样的。
二、目标不对
1.要求孩子一定要像:
跟读的最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力,通过大量的读来养成良好的语感,从而下次听到的时候在大脑当中能有思维的呈现,像当然好,地道原汁原味,不过像不是唯一的标准。
2.纠结单词,不重视整体:
单词学习永无止境,而且一套书中的单词情景呈现毕竟狭窄,只有在不同的资源中认知才能有更好的效果,所以重视跟读的整体感觉,忽视个体错误。
3. 跟读后就一定能输出:
输出最终靠的还是内在的能力转化,孩子通过外在的大量的阅读量的累积,通过系统知识的梳理和引导,通过创建的大环境平台才能有好的输出,仅仅靠跟读不能成就输出。
4. 重跟读轻理解:
没有理解的跟读势必根基不稳,所以理解-对应-讨论-跟读-自我讲读永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不能一蹴而就。
三、资源不对
在英文阅读的过程当中,有精读和泛读一说,让我们想象母语学习的进程中,孩子都在进行哪些跟读呢?
3岁左右主要的就是儿歌,韵律,唐诗……有押韵,节奏,朗朗上口的。4岁以上可以多进行一些长儿歌,长童诗或者篇幅短小的小散文。5岁以上形式上没有太大的改变,不过比3岁多和4岁多的长度和难度都有所增加。那么上了小学呢?形式就多样化了!有流利朗读,背诵,复述……各种不同的要求,形式呢,有故事,古诗,散文,优美词句,优美段落……
那么对于英文亲子阅读中的资源也是这样分的。
如名家之作《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》是大家在亲子阅读的时候首选的绘本,可是他真的不适合跟读,那么长篇大论的句子,让一个处于英文启蒙期的孩子来跟读,实在是很痛苦的事情,那么他的阅读价值在于哪里呢?
我们暂不且谈论图画的艺术价值,暂不谈论对孩子的兴趣引导,单纯从语言的角度来说,他中间的一段On Monday,he ate……On Tuesday,he ate……就非常适合跟读,所以父母你要节选,那么再小的孩子要如何呢,就是妈妈说前面,孩子只要跟读后面But he is very hungry,就可以了,这样的意义一定是大于全篇跟读的。
跟读资源推荐>>
1. 绘本小饼干Biscuit系列,语言生活化,句子简单,有人物角色,吸引孩子。
2. Eric Carle的低幼作品,韵律感强,朗朗上口,可读可唱。
3. 绘本The Piggie and the elephant系列,用简单的句型代替复杂的情节。
更多的低幼读书,建议在91reading.com.cn上去寻找,这里面的图书已经全部做了分级,而且配备了音频。
四、方式不对
1. 在孩子还没有熟悉资源的时候就开始强迫孩子跟读。
如孩子拿到书一两次就让孩子跟着音频进行跟读,这样会打击孩子阅读的欲望,适得其反。
那么正确的方式是什么呢?
拿到一个资源的时候先让孩子进行“看“的过程,让孩子自己去看图,接下来孩子会有”听“的欲望(听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阅读),那么通过父母或者音频的方式 让孩子听资源,再接下来孩子会热衷资源当中的某一本或者某几本反复的看和听,这段时间由孩子自主,等到孩子对这个资源的热度达到70%的时候可以进行跟读 了。 而且跟读也要有进阶,因为跟读不仅仅是模仿,还有内化。
2.所有的资源都要求孩子跟读。
如果母语中所有的资源都要求孩子跟读,我想你一定说太崩溃,太无情,那么英文资源也是,绝对不能所有的资源都跟读。
那么正确的方式是什么呢?
首先要挑选好的资源,确实对孩子输出和能力提升有帮助的。 其次是每周不宜过多,最好有相对固定的量,看看这三个一原则是否能帮助到你? 三个一,一首韵律感强的童诗或者儿歌;一个娱乐性故事;一个功能性故事。 为什么提到儿歌童谣,因为也有好多父母反馈,为什么孩子听了那么长时间的儿歌不会唱?也是同样的道理,不是所有的儿歌都要求孩子会唱,有的要求跟唱,有的要求欣赏,有的要求跟动作……那么,啥是娱乐性故事,例如牛津阅读树,就是娱乐性故事。 啥是功能性故事,例如教材里的故事,拼读类故事就是功能性故事。
3. 出声才是跟读。
看图听着音频对应翻也是跟读的一种形式,不是所有的跟读都需要发出声音,尤其大一些的孩子,培养默读也是一种能力。
跟读技巧小分享
1.跟读资源美音英音无所谓,孩子有自动识别能力。
2.跟读动画片,因为每个家庭使用动画片的目的不同,有的是为了让孩子接触地道的日常生活美语,锻炼孩子的语言,所以要求跟读,或者要求个别跟读,而我始终的目的就是“看”动画片,欣赏,娱乐。
3.拼读类的跟读是必须的,因为拼读类本身就是练习发音的,不管是拼读过程,还是拼读韵律,拼读故事,全部都是要求跟读的,这个时候故事大意往往变的不是那么重要,能自主读出才是重点。
4.语速太快的资源不适合跟读,适合裸听。
5.阅读在乎他的全面累积,让孩子的知识产生了一定的内化,从而一样顺利过渡到初级自主阅读阶段。
6.孩子的个体差异很大,有的孩子四五岁就能跟着音频叽里呱啦的读,有的上了小学让跟读也非常费劲,所以适应孩子的个性发展才是王道。
7.跟读不当,会适得其反,大家在跟读这条路上一定要要慎重,跟读早晚与多少不影响孩子的英文能力的发展。
8.跟读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取得阅读的愉悦,不仅仅是为了阅读的学习,但是没有阅读的学习,孩子的能力得不到提升,也无法取得阅读的愉悦。